“速成”的暖通行业凭什么抗住寒冬的考验?
从一季度的市场调查数据来看,2025年的暖通空调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考验。房地产市场低迷带来的终端需求的持续锐减,愈演愈烈的价格内战,流量线上转移带来的门可罗雀的线下门店,以及堆满了滞销的设备经销商的仓库等,都让很多业内人士充分感受到了寒冷。作家刘震云有个关于“种杨树和种松树”的故事,此时此刻显得格外贴切——杨树长得快,但木质疏松难成栋梁;松树生长慢,却能在风雪中扎根百年。所以,暖通空调行业进入到的这个季节,恰恰是检验企业能否放下浮躁、回归本质的时刻。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似乎见到了太多“杨树式”的生存法则。制造企业盲目扩张,产品参数越来越花哨,但核心技术的突破却寥寥无几;渠道企业用低价和低质产品争夺订单,实现所谓的规模化效应和短期利益,安装和服务反而成了次要问题。这种模式在市场需求旺盛时确实也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企业。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急转直下,一些问题便开始暴露无遗。有的企业靠低价快速抢占到的市场,却因产品故障频发被渠道抛弃;有的工程商为压缩成本偷工减料,最终丢了长期合作的客户。速成的繁荣,往往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而当初那些少数“种松树”的企业,似乎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他们没有盲目追求产品数量和短期规模,而是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坚持打磨出一套成熟而稳定的产品;经销商也不只是设备的搬运工,坚持钻研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的标准化,致力于帮用户打造一套可靠,且没有后顾之忧的系统。这些投入短期内或许看不到回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速度也远不如那些“杨树型”企业,但当客户开始为稳定的性能和省心的服务买单时,慢功夫的价值才真正开始显现。
事实上,暖通空调市场的风向正在发生着极速的转变。政策对设备能效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小,消费者不再只看产品的价格,更关心电费账单和使用体验。所以,有的企业开始精简产品线,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技术;有的经销商砍掉华而不实的型号,专注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暖通行业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共识:与其在价格战中内卷,不如把力气花在提升产品耐用性、优化服务体系上。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制冷展上,一位企业负责人就曾对笔者坦言:“现在能活下去的,已经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底盘最稳的企业?!?/p>
在刘震云的这个故事里,木匠舅舅用六天的时间做了一个别人三天就能做好的箱子,旁人笑他笨,他却说:“快东西不长久。”暖通行业过去十年的发展轨迹和无数的鲜活案例何尝又不是在验证着这个最基本的商业逻辑。当某家企业为降低设备噪音测试上百种材料,当安装团队为减少管路损耗反复优化工艺,这些看似“低效”的坚持,却是在扎扎实实地重塑行业的根基。所以,我们依然,也必须相信,寒冬终会过去,那些扎深根、练内功的企业,一定会在下一个春天长出更坚实的年轮。
- 下一篇: 暂无
- 上一篇: 美的与泰国第一零售商签订合作备忘录